原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 」

浙江黄茶价格

找到约395条结果 (用时 0.008 秒)

《膳夫经手录·茶》释义

唐代巢县县令杨晔撰写的《膳夫经手录》,成书于大中十年(856年),原书四卷,今仅存一卷。《宋史·艺文志》所登四卷,与王尧臣崇文总目四卷手录本基本相同。两个版本可能都是收集转录而成的。其中只有“茶”的内容很详细,分产地、销区、品质优劣等内容,与《茶经》、《茶录》等有同样的考证和研究价值。

现存《膳夫经手录》全文近1500字,分豆类、蔬菜、禽、羊、鱼、肉类及水果、茶等,无目次,无标点。其中茶的文字最多,是全书重点。

所载全文源于《续修四库全书》,文中有个别缺字,以“”代表,为了保证全文的真实性,先录原文,加注标点符号,再作释译。《膳夫经手录·茶》原文如下:

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採其叶煮,是为茗粥。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茗丝盐铁,管榷存焉。今江夏已东,淮海之南,皆有之。今略举其尤处,别为二品总焉。

新安茶,今蜀茶也,与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地亦不下。故析而言之,猶可以首冠诸茶。春时,所在吃之皆好。及将至他处,水土不同,或滋味殊于出处。惟蜀茶南走百越,北临五湖,皆自固其芳香,滋味不变,由此尤可重之。自谷雨已后,岁取数百万斤,散落东下,其为功德也如此。

饶州浮梁茶,今关西山东、闾阎村落皆吃之。累日不食猶得,不得一日无茶也。其於济人,百倍於蜀茶,然味不长於蜀茶。

蕲州茶、鄂州茶、至德茶,以上三处出处者,并方斤厚片,自陈、蔡已北,幽、并已南,人皆尚之。其济生、收藏、榷税,又倍於浮梁矣。

衡州衡山,团饼而巨串,岁取十万。自潇湘达於五岭,皆仰给焉。其先春好者,在湘东皆味好,及至湖北,滋味悉变。然虽远自交趾之人,亦常食之,功亦不细。

潭州茶,阳团茶(粗、恶),渠江薄片茶(有油、苦硬)、江陵南木茶(凡下),施州方茶(苦、硬),己上四处,悉皆味短而韵卑。惟江陵、襄阳皆数十里食之,其他不足记也。

建州大团,状类紫笋,又若今日大膠片。每一轴十片余,将取之,必以刀刮,然后能破,味极苦,唯广陵、山阳两地,人好尚之,不知其所以然也,或曰疗头痛,未详(以上以多为贵)。

蒙顶(自此以降,言少而精者)。始,蜀茶得名蒙顶也,于元和以前,束帛不能易一斤先春蒙顶。是以蒙顶前后之人,竞栽茶以规厚利。不数十年间,遂斯安草市,岁出千万斤。虽非蒙顶,亦希颜之徒。今真蒙顶有鹰嘴、牙白茶,供堂亦未尝得其上者,其难得也如此。又尝见书品,论展陆笔工,以为无等,可居第一。蒙顶之列茶间,展陆之论,又不足论也。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自蒙顶之外,无出其右者。

峡州茱萸簝,得名近自长庆,稍稍重之,亦顾渚之流也。自是碧涧茶、明月茶、峡中香山茶,皆出其下。夷陵又近有小江源茶,虽所出至少,又胜于茱萸簝矣。

舒州天柱茶,虽不峻拔遒劲,亦甚甘香芳美,可重也。

岳州浥湖所出亦少,其好者,可企於茱萸簝。此种茶性有异,唯宜江水煎得,井水即赤色而无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每斤(捆)至百余斤,率不甚麄弱。其有露消者,片尤小,而味甚美。

寿州霍山小团,其绝好者,上于汉美。所阙者,馨花颖脱。

睦州鸠坑茶,味薄,研膏绝胜霍山者。

福州正黄茶,不知在彼,味峭上下,及至岭北,与香山、明月为上下也。

崇州宜兴茶,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为列。

宣州鹤山茶,亦天柱之亚也。

东川昌明茶,与新安含膏,争其上下。

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制置精好,不杂木叶,自梁、宋、幽并间,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先春含膏亦在顾渚茶品之亚列,祁门所出方茶,川源制度略同,差小耳。

注释:

茶,在古代没有听说有饮食(茶)的事情。到晋、宋(南朝)[1]以后,吴人[2]采其叶煮食,称为茗粥。到唐代的开元(713-741)、天宝(742-756)之间,才稍稍有了饮茶之事。至德(756-758)、大历(766-779)的时候渐渐多了,建中(780-783)以后,就繁盛起来了。茶、丝、盐、铁,都实行管榷[3]即专卖制度。今江夏(今湖北武昌)以东,淮海(今秦淮河)以南,都产茶。现在简单列举重点如下,并不是茶的全部。

新安茶[4],现在的蜀茶,离蒙顶不远,但多而不精,产地生态好,从总体分析来说,还是可以说高于其他的茶。春茶季节,在产地吃时很好,但运到其他地方,因水和环境不同,其滋味与产地有区别。唯有蜀茶能销往各地,南边走到百越(今华东诸地),北边到达五湖(指地域宽阔),皆能保持固有的芳香,滋味不变,所以特别珍贵。自谷雨以后,每年有数百万斤,分别运往东边各地,这是为大家做的好事。

饶州浮梁茶(今江西饶州浮梁县),今关西(潼关以西)至山东(太行山以东),闾阎(乡里)村落皆吃之。可以多日不吃粮食,但不能一日不喝茶。当地人对这种茶的依赖性高于蜀茶,但是茶的滋味比不上蜀茶。

蕲州茶(指湖北蕲州蕲春蕲水所产团黄、饼茶)、鄂州茶(指湖北蒲圻、崇阳所产团黄)、至德茶(指安徽池州至德县所产饼茶),以上三处出产的茶,是方形的厚片饼茶。销售到陈(河南东至安徽一带)、蔡(河南上蔡地区)以北,幽(京津等地)、并(山西太原)以南。人人都喜欢,引为时尚。其济生(对身体的作用)、收藏、纳税,都成倍超过浮梁茶。

衡州衡山(指湖南衡阳、衡山等地)茶,团饼成巨串,年产十万斤。自潇湘(潇水、湘水地区)到五岭(泛指湘、赣、粤、桂等省区边境)都希望得到这些茶。其中有先春好茶,在湘东味道很好,到湖北就变味了,该茶虽然远销交趾(今越南),当地人都经常吃,但茶叶做工不是很精细。

潭州茶,阳团茶(今长沙、湘潭、益阳、株洲等地),茶粗质劣。渠江薄片茶(湖南新化县),有油、含苦梗。江陵南木茶(今湖北江陵县),品质偏下。施州方茶(今湖北恩施县),味苦、饼硬。以上四个地方的茶,都是味短,韵味不高。只有江陵、襄阳附近数十里范围才食用,其余可以不记载了。

建州大团茶(福建建州今建瓯),形状类似紫笋,又近似当时的大胶片,每一轴有十余片。要取食时,先用刀刮(削),然后才能弄碎。茶味极苦,只有广陵(今江苏扬州)、山阳(今淮安)两地比较喜欢。不知什么原因,有的说该茶能治头痛,详情不知。

蒙顶茶[5]当时的产量减少,但做得精致。最初,蜀茶出名也是因为蒙顶茶。元和年(806-820)以前,一束锦帛﹙捆起来的五匹帛﹚还交换不到一斤早春蒙顶茶(价格很高)。所以蒙顶附近的人都争先恐后地种茶,来获得丰厚的利益。没有数十年的时间,使当地农村市场上,每年出现千万斤(形容数量多)的销售。还有虽然不是真正的蒙顶茶,也还有人冒充蒙顶茶去销售。真正的蒙顶茶有鹰嘴、芽白茶(不研膏茶露芽饼茶),供堂[7],就是提供给当地官府,也不一定是最好的,其难得的情况就是这样。又经常见到书上评议、讨论陆羽的观点,认为不可比拟,没有可以与蒙顶茶同时并列第一的。蒙顶茶和其他茶排列起来比较,再看陆羽的观点,是不足以论的。

湖(州)顾渚、湖南紫笋茶,除了蒙顶茶之外,没有比它们更好的了。

峡州(今宜昌)茱萸簝茶,出名的时间较近,在长庆年间,即唐穆宗执政时(821-824),稍稍受到重视,属于顾渚茶一类。从此碧涧茶(湖北宜昌产)、明月茶(湖北宜昌明月峡产),峡中香山茶(四川夔州云安郡奉节产),名气都在茱萸簝之下。

夷陵(今湖北宜昌西北)最近还有小江源茶,虽然产量很少,名气又胜于茱萸簝茶。

舒州天柱茶(今安徽岳西县潜山),外形虽不峻拔好看,味道也甘香芳美,得到很大的信任。

岳州浥湖茶(今湖南岳阳)所产也少,其中好的可以与茱萸簝相比。这种茶比较特别,只适宜江水煎煮。用井水煎煮茶汤泛红,而且没有味。

蕲州、蕲水团黄、团薄饼(产于湖北蕲州蕲春,今稀水。《唐国史补》常鲁公使西蕃...赞普曰我此亦有...此蕲门者,即此茶)。每捆(原文“斤”有误)至百余斤,茶叶粗薄,只有畅销品,片特别小,而味很美。

寿山霍山小团(安徽寿州、霍山产,此茶同舒州、顾渚、蕲门、昌明、浥湖远运西蕃),其中最好的茶,上贡给朝廷。所缺者如奇异馨香脱颖。

睦州鸠坑茶(浙江睦州淳安县产),味薄,只有研膏类胜似霍山茶。

福州正黄茶,滋味厚薄有优劣之分,销至岭北即今蒙古、俄罗斯西北利亚及我国内蒙、黑龙江一带,与香山(四川奉节)、明月(湖北宜昌)茶相似。

崇州宜兴茶(宜兴属江苏常州府,此处称“崇州”有误),多而不精,与鄂州团黄(湖北鄂州蒲圻、崇阳产)并列。宜兴是地名,汉代称阳羡县,隋改称义兴,唐代同。宋代太平兴国初,因避太宗赵匡义之讳,改称宜兴。《膳夫经手录》是唐书,不应该出现宜兴地名,明显此条目为后人改加,有嫌贬低该茶之疑,而后又称与鄂州团黄(《茶述》列为第一流贡茶)并列,不好解释。

宣州鹤山茶(又称鸭山茶,安徽宣州宣城丫山产),位置次于天柱茶。

东川昌明茶(四川绵州昌明县,今江油县北兽目山产。白居易《春尽日》诗“渴尝一碗绿昌明”指此),品质可与新安含膏[8] 茶比上下。

歙州(今安徽歙县,新安江流域)、婺州(今浙江武义江、金华江流域诸县)、祁门(安徽)、婺源(江西)等地方产的茶,制作精细,不含杂质树叶,自梁(四川)、宋(江都南京)、幽(京兆长安)等地,人们都崇尚、喜欢。税赋收入、商人所赍[9] ,数千里道路上都可以看见。前边说的先春含膏茶,位置排在顾渚茶品的后边。祁门产的茶,和四川茶的渊源基本相同,差别不大。

体 会:

唐代是我国茶叶生产和茶文化发展历史上的鼎盛时期,茶叶品名多,《茶经》也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列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饮茶、品茶遍及全国,佛茶、禅茶、贡茶、礼茶也达到空前高度。茶书、诗歌、艺文不断涌现,琳琅满目。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文献首推《茶经》,但也有一定局限性。

《膳夫经手录》成于晚唐,有关茶叶的记载,从时间、空间而论,可以概括全唐面貌,内容丰富,为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历史资料。

《膳夫经手录》对各地茶叶名品评价,总体上比较客观,特别对蒙顶茶少而精,情有独钟,评价甚高,超过了当时的官贡顾渚茶。综合其他文献,应该也不过份。反而陆羽《茶经》对四川茶的评价有些偏颇。

陆羽没有到过四川,他写《茶经》时蒙顶茶仅以“雅州芦山郡”之名上贡,尚未成名。“蒙顶茶号第一”时,陆羽已经逝世。《膳夫经手录》成于公元856年,在《茶经》(758年)成书约一百年以后,后世与前代的情况变化很大,作者应当是在《茶经》的基础上写成的。但文章开始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此说不可苟同。

全书评价茶名时,特别强调本地与异地环境变化、人群差别,滋味不同,如衡州衡山茶……等,再有茱萸簝茶只能用江水,不能用井水,可见决定茶叶品质、口感,还有其他环境因素的重要性。

《膳夫经手录》从唐至今已经一千二百多年,有些茶品继承下来了,有些没有了,外形品质变化更大,历史上的评价有当时条件,不能作为现代茶叶品质标准。

茶叶古代史料考证困难很多,虽然有些茶的基本知识,而古汉语水平有限,误读、误解难免,仅供参考,恭候赐教。

注释:

1.晋宋:晋代-南北朝宋,即公元265-420年间。

2.吴人:俗称江苏曰吴,吴人即江苏之人。

3.管搉:搉与榷通假,管搉即专利。

4.新安茶:唐时雅州芦山有新安乡,邻近蒙顶。古代蒙山范围很大,邛崃天台山、芦山罗纯山包括雅安上、中、下里,雅安飞仙官帽山(又名漏阁山)、七盘山和名山蒙山都在其中。新安茶:属于大蒙山境内产品。

5.蒙顶:为了有别于其他蒙山,蒙顶仅指蒙山主峰周围,即今蒙顶山。“降”即以下,蒙顶茶少而精,与大蒙山新安茶有别。

6.希颜之徒:颜回字子渊,孔子弟子,天资聪睿,仁慈,德高望重,后世尊称“复圣”。“希颜之徒”指希望学习颜回之人,此处指学习仿造蒙顶制茶之人。

7.供堂:官府治事之地曰堂,“供堂”指上级官员。

8.新安含膏:唐代饼茶制造有研膏(压膏),即捣后榨去部分茶汁和不研膏(含膏)不榨去茶汁之分。新安含膏仿造蒙顶不压膏露芽茶制法,故名。

9.赍:音zi,通资钱财。

(发表在2012年第6期《吃茶去》杂志;作者:李家光)

大数据中的传统茶行业 · 黄茶篇

在之前的推文里,小编为大家介绍了随时间推移,味道和香气不断变化的白茶,而今天我们将继续来看一款不那么大众的茶叶——黄茶。黄茶作为我国的七大名茶之一,其按鲜叶老嫩芽叶大小又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如下表所示)。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 ,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 闷黄、干燥;这样的流程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进行氧化。我们今天的推文将从黄茶线下产销、线上月销售情况和造成黄茶现阶段销售情况的原因和未来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黄茶的产销概况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黄茶产量达3472吨。2011-2015年间,中国黄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5%。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的调研结果显示,2013年我国黄茶总产量约为6980吨,占全国茶叶总产量(179万吨)的0.39%。其中,湖南(3500吨)、安徽(2700吨)、四川(650吨)三个省份的黄茶产量合计占全国黄茶总产量的98%。总体呈现出黄茶产地的区域集中性强,但产量并不大。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调研)

而黄茶在2015年产量排行前五的省份分别为安徽、湖南、四川、贵州和浙江。通过统计,我们发现中国的黄茶生产的地域特征较为明显,安徽超过湖南,成为中国黄茶的新一大产区,以安徽省为首的中国黄茶生产有望在未来发展成为一省带动多省的特色生产链。而黄茶前五省区在2015年的产量统计如下: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


黄茶的线上销售数据

以淘宝天猫为例,我们统计了截止至2018年1月黄茶类茶品30天内的销售数据的表现。

(数据来源:天猫茶饮销售2018年1月统计)

从线上店家的月销售额来看,黄茶的销售市场比起其他几种茶叶来说,月销量和月销售额较低,这主要是因为黄茶的受众比起其他茶叶来说较为小众;而黄茶的地域性种植标签明显,不比 和红茶这样可以大规模种植制作的茶类。

淘宝2018年1月排行前十的黄茶类线上店家的销售额呈梯度分布,大部分企业的月销售额在1万月左右(远低于其他类茶叶销量)而最为突出的承兴德茶叶旗舰店的月销也没有其他类较低销售额高。

(数据来源:天猫茶饮销售2018年1月统计)

而由黄茶子类的销售统计可知,黄茶的分类较为单一,主要是以黄芽茶为主,而月销售额较之其他茶类也比较低。


黄茶的产销现状的原因分析

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大数据库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黄茶产量达3472吨。2011-2015年间,中国黄茶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CAGR)为55%。从下表我们可知,黄茶在2014至2015年间的产量大幅上升,主要依赖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资本注入:

黄茶产业集中度高,排名前3位的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占有90%的市场份额,极具投资价值;同时,黄茶制作的闷黄工艺独特,不易复制和模仿,赢利空间巨大,因此将吸引各路资本陆续进入黄茶产业。


政府支持:

依托产地政府,实施名牌战略,以名茶带动旅游,组织与协调中国黄茶产业发展,把中国黄茶推向世界。例如,岳阳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全市茶园面积力争发展到35 万亩,年产茶3万吨,农业年产值10 亿元,实现综合产值50 亿元(其中黄茶产值30 亿元)。


科技助推:

以科学健康饮茶的理念为引导,黄茶消费的宣传力度也将不断加强,消费认知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放大。湖南农业大学与湖南省茶叶研究所正在筹建黄茶生产技术课题攻关小组,进行开发深度研究。


小结

今天的推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黄茶市场的线上线下产销情况,我们通过几组数据分析得知过去势头并不乐观的黄茶在政府支持、资金注入和科技助推下已经在2015年得到了巨大的增长。

对于投资者和茶商来说,在2015年以前,黄茶确实在市场上不属于主流茶叶品种,但2015年后黄茶开始大力进军全国市场,以湖南岳阳的君山银针带头,来势很好。对比其他六大类茶品,很多茶叶都存在过度的炒作现象,比如小罐茶里面就涉及了中国红茶、 和黑茶的茗优茶品。然而,随着消费者的理性提高,高价茶、和具有收藏价值的茶市场可能会出现萎缩。而黄茶因以其特殊的制作工艺、清淡的口感、相对实惠的价格和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加之资本注入、政府扶植和科技助推的三驾马车,黄茶的未来会有一个“生长期”,甚至能达到一个茶叶消费的小“高峰期”,小编看好它的未来市场发展。




为了弘扬中国黄茶文化、发展中国黄茶产业、实现中国黄茶产业跨区域产地、企业抱团发展,推动中国黄茶产业发展,6月16日,中国黄茶宽和(成都)品鉴中心在成都宽和成立,当天下午举行了2019中国黄茶(成都)品鉴会第一期,省内专家、教授、茶友一起参加了此次茶会。6月21日,“众里寻她千百度 论道中国黄茶—中国黄茶高峰论坛”在“2019北京春季国际茶业展”举行。6月23日,2019中国黄茶(成都)品鉴会第二期在成都宽和茶馆紫荆店隆重举行。组委会7月7日将在成都宽和举办2019中国黄茶(成都)品鉴会第三期。




小暑茶会

西蜀茶农王龙

成都宽和(金沙店)

7.7

教您品中国6大黄茶

2019中国黄茶(成都)品鉴会第三期


四川雅安黄茶(蒙顶黄芽

湖南岳阳黄茶

安徽霍山黄茶

湖北远安黄茶

浙江莫干黄茶

浙江平阳黄汤



本期特邀嘉宾——王龙

《茶风雅颂》杂志主编,四川大学客座教授



十大茶文化传承人王龙,号西蜀茶农,茶祖故乡雅安人氏,《茶风雅颂》杂志主编,四川大学客座教授,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华夏茶书院首席导师,成都市传统文化保护协会副会长国家级制茶技师,国家级评茶师。担任多家企业文化顾问,先后多次参加国内外茶事活动,进行茶文化学术交流,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西南财大等多所高等学府讲解茶文化,并在多个城市举办茶文化专题讲座,在全国多次担任名茶评比专家评委,策划举办多场茶事活动。

 他,敬畏自然,醉心于茶,多年来,在茶文化的探寻之路上,成为一个虔诚的行者,跋山涉水,遍访茶山;行万里路,以茶会友。

 他,致力于茶文化传播,《茶风雅颂》杂志创刊者兼主编,历数年时光,梳整《大唐茶诗》,曾创办《茶商与茶客》、《茶界》、《茶尚》等刊物,并编辑出版《川藏茶马古道论坛论文集》、《成都茶馆物语》、《四川茶馆》、《大唐茶诗》等书籍;

 他是茶人,从茶的生长、采摘、加工、存储、冲泡到品饮,无不细微的去探索,去感悟,手制出了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白茶、花茶、橄榄碳焙铁观音、红茶、生普、熟普、百年老枞水仙等茶品。

 他是藏家,纳古今茶器,藏千年文化,收藏了上千件茶器,从古茶器中去挖掘探索古人饮茶之法,品饮之道。


2019年7月

中国黄茶季



2019中国黄茶(成都)品鉴会(第3期)


主办单位:中国黄茶产业联盟、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

承办单位:中国黄茶宽和(成都)品鉴中心

协办单位:四川省茶艺术研究会培训中心、成都宽和茶馆、茶旅世界、中华名茶网、素问黄茶、素问雅安黄茶团队、四川蒙顶山跃华茶业集团有限公司(雅安黄茶)、安徽汉唐清茗茶业有限公司(霍山黄茶)、德清莫干黄芽茶业有限公司  德清县莫干山镇千亩山茶场(莫干黄芽)、湖南省君山银针茶业股份有限公司  岳阳湘丰黄茶有限公司(岳阳黄茶)、湖北鹿溪玉贡茶业有限公司(远安黄茶)、浙江平阳县天润茶叶有限公司    浙江子久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平阳县雾乡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平阳黄汤)

陆续增加中……  


时间地址


时间:7月7日下午2点——4:30

地点:青羊区金沙遗址路68号公园·西宽和茶馆金沙店


活动方式


保密中……来了就知道了


费用说明


本次活动费用:68元/每人(宽和铂金会员免费)

报名到场可以获得黄茶礼品一份

品鉴会名额:20人


报名方式


1.点击上方蓝色小字“茶旅世界”

2.关注/进入公众号

3.点击最下方对话框,输入“黄茶品鉴(7.7)+姓名+电话”(输正确哦)

4.直接电话微信:田老师:18384219540(微信号)

5.名额有限报满为止(付款确认为准)




西湖龙井2022年明前茶价格

  西湖龙井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 ,其产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并因此得名,具有1200多年历史。如今临近2022年西湖龙井春茶头采,部分品牌已有预售价,接下来就来了解下品牌方西湖龙井2022年明前茶价格。 

  西湖龙井上市时间
  龙井茶的上市时间为三月下旬至四月上旬,阳春三月的时候就龙井茶基本正式开始采摘,而优质早茶品种在3月初即少量上市,而到了3月下旬,四月初的时候,西湖龙井将会集中上市,这一部分的茶叶是明前龙井茶,而在清明之后,谷雨之前采摘的龙井叫做雨前龙井茶。
  西湖龙井年产量多少
  龙井茶因其产地不同,分为西湖龙井、大佛龙井、钱塘龙井、越州龙井四种。
  除了西湖产区一百多平方千米的茶区内所产的茶叶叫作西湖龙井外,浙江境内其他产地出产的龙井称为浙江龙井。
  西湖龙井品质最佳的则以狮峰山、龙井、云栖、虎跑、梅家坞出产的龙井茶为最。这些产区的龙井各自有特点,如狮峰龙井色泽偏黄,香高持久,滋味醇厚;梅家坞所产龙井色泽偏绿,味鲜爽口。
  整个西湖产区的龙井茶产量其实很少,估算下来不过每年80-100万斤,对于市场的需求是远远不够的。
  西湖龙井2022年明前茶春茶价格
  西湖龙井茶的价格有高有底,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不同时期采摘的春茶,不同师傅炒制的春茶,不同产地采摘的春茶,价格都不同,下面编者从某大品牌获取的西湖龙井春茶预售价格,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阶段(头采),3月18日到3月20日采摘的西湖龙井茶,重250克,预售价格25000。这样算的话,一公斤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头采茶价格是100000元。
  第二阶段,3月21日到3月23日采摘的西湖龙井茶,重250克,预售价格18000。这样算的话,一公斤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价格是72000元。
  第三阶段,3月24日到3月26日采摘的西湖龙井茶,重250克,预售价格5000。这样算的话,一公斤核心产区的西湖龙井价格是20000元。

  采摘产区为西湖龙井云栖产区,采摘时间为明前茶(3月18日~26日),标准为一芽一叶,香气为豆香型,滋味为鲜爽型。鲜叶原料颗颗精选,粒粒珍贵,手采西湖龙井茶核心产区一芽一叶鲜叶,芽叶成朵。并经炒茶大师带领拥有平均30年以上炒茶经验的炒茶团队,根据龙冠龙井手工炒制标准及手法诚意之作。

  以上的价格是西湖龙井2022年明前茶价格情况,如果您是茶农、茶商、茶厂或者是品牌方掌握2022年春茶的最新价格,可以通过关注【 :puercn88】微信公众号或者添加个人微信号(zhencha100)联系我们,也可以在文章底部评论,同时也可以下载【 APP】第一时间查看2022年春茶价格行情动态情况。我们会根据大家提供的价格信息及时更新,让大家第一时间了解今年的春茶的真实价格情况!


找到约393条结果 (用时 0.007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2条结果 (用时 0.0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