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整体品牌升级,更名为「 」

泡的茶能和茶叶一起吃了吗

找到约266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这些说法是真是假?常见的五个喝茶误区,你“上当”了吗

所谓“茶余饭后”、“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一直都是咱们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茶可以提神蓄锐,消除烦腻;茶还可以加快身体内的新陈代谢,帮助预防肥胖和结石。

但是,在日常的饮茶过程中,仍有一些喝茶误区时常困扰着我们!这些看似常被忽视的地方,其实非常值得大家引起重视。

说法一:喝茶“回甘”是因为苦尽甘来

喝茶时“回甘”是因为苦味物质麻痹了我们的苦味感受,进而促进了我们感受到回甜味。

是这样吗?

真相

喝茶“回甘”是因为茶本身就含有糖或氨基酸,只不过舌头对苦味更敏感,先尝到苦味物质,再品尝到甜味。

“苦尽甘来”是个家喻户晓的成语,似乎这甜就是因苦而生,但是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通常来说,我们喝茶时候,首先感觉到的都是苦味,那是因为有茶碱,茶多酚这样的物质存在。那么,是不是这些苦味物质麻痹了我们的苦味感受,进而促使我们感受到甜味?且慢!不妨试试吃一片奎宁之类的苦药片,你就会发现,嘴里永远都只有苦味。

实际上茶汤本身就存在甜味物质,那就是糖与氨基酸。只是我们的舌头对苦味的敏感性更高,我们首先尝到的的是茶碱和茶多酚,之后才品尝出了甜味。这才是回甘的真正来源。

茶多酚除了苦味还具有特殊的涩味,在人的唾液中发现了一族富含脯氨酸的蛋白质(PRPs),这些蛋白质具有湿润、润滑作用,但是茶多酚可以改变它们的性质,形成复合物,从而让口腔表皮感受到润滑消失,也就是涩味了。这种涩味和酸味一样都可以促进唾液的流速加快,从而让我们有“生津”的感觉。

说法二:喝隔夜茶会致癌

人们常说:“隔夜茶,毒如蛇”,因此很多人在喝茶的时候,都会选择喝刚泡好的新茶,而把前一天泡的茶水倒掉。隔夜茶真的对人体有害吗?

是这样吗?

真相

隔夜茶的变化主要在于茶多酚被氧化形成了更多的色素,于是茶汤看起来颜色更深了,同时有些风味物质,比如氨基酸被氧化,失去了鲜味。如果没有外来的微生物污染,那就是安全的。

某节目组曾对这一说法展开了调查,得出的结论是:隔夜茶是安全且可以饮用的。

节目选取了人们常喝的三种茶叶:龙井、普洱和菊花茶,来做实验验证真相。实验的第一天上午9点,冲泡了这三种茶叶,并将茶水放置。经过长时间放置,这些隔了夜的茶水到底和新泡的茶水有多大的区别?

节目组还邀请了国家高级品茶师来对这些隔夜茶的口感进行专业的评定。专家表示:“同样的一杯白开水和一杯茶水放置一个晚上,茶水里的亚硝酸盐的含量,比白开水还要少。因为茶叶里有一种含量比较大的成份叫茶叶多酚,还有一些维生素类的物质,它起到了阻碍亚硝酸盐形成的作用,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

隔夜茶是安全且可以饮用的已经得到证实,而针对怎样喝茶比较健康,专家建议道:“空腹喝茶对胃的刺激比较大,大家切忌空腹喝隔夜的凉茶。稍微加点温水或者温茶水兑一下,对人体还是有好处的。”

说法三:茶叶蛋容易消化不良

茶水中的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

是这样吗?

真相

实际上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茶鸡蛋比单纯煮鸡蛋更难消化。鸡蛋蛋白质凝固是因为加热烹饪导致,放不放茶叶不是关键。

实际上,煮茶叶蛋时茶叶中的茶多酚等抗氧化物质还能防止鸡蛋中的胆固醇被氧化,反而会保护茶叶中的营养物质。

说法四:茶与羊肉同食不好

在吃羊肉喝茶时,羊肉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同茶叶中的鞣酸“联姻”,生成一种叫鞣酸蛋白质的物质。这种物质对肠道有一定的收敛作用,使肠的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容易发生便秘。

是这样吗?

真相

游牧民族常有进食牛羊肉时同时饮用茶水的情况,也未见其多发便秘。实际上饮茶本就有促进消化与排便、“解牛羊毒”之功效。且茶叶中的茶多酚实际上并不具备如鞣酸一样强大的凝固蛋白质的能力,称其为“鞣酸”本身就是不专业的说法。

说法五:茶与牛奶不能同饮

茶叶中的草酸会与牛奶中的钙反应生成草酸钙,不但减少了人体对钙质的吸收,还对人体有所毒害。

是这样吗?

真相

茶叶中草酸含量并不高。10g茶叶中含有的草酸,大致会造成人体5毫克钙元素的吸收——这相当于5克牛奶中的钙含量。这么一点点钙质大家还是损失的起的。游牧民族天天喝奶茶,也依旧强壮。事实上,人体并不能吸收草酸钙,如此一来反而会隔绝草酸对人体的伤害,何乐而不为?

以上就是今天讲的喝茶误区,你还有什么关于喝茶误区的说法,欢迎下方留言和大家一起讨论!

来源:茶艺大师工作室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

六堡茶里的茶婆婆和茶公公原来是它们


茶友:掌柜的,你们六堡茶真是看不懂喝不懂买不起系列。呵呵呵


掌柜:您的意思是指?


茶友:这老茶婆分明是树叶子,又粗又老又难看,你们也拿来当茶卖啊?还有这老茶果壳,我们老家山上可多了,采了就剥开壳,把果仁拿来榨油煮菜吃,果壳都当柴烧。哪能喝啊,早知道卖给你啦,几块钱就行。

掌柜忍不住一笑。笑完之后检讨,我们的普及工作做得还是不够到位啊。原来老茶婆和老茶果,有不少茶友还是不解的。那么,现在让掌柜带领你们一起进入到这位茶公公和茶婆婆的故事:

嘘,故事要准备开始咯,你们都坐下来了吗?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它叫六堡镇。在那里啊,长着一种茶树,叫做六堡茶,它有着神奇的祛湿热、健脾胃的功效,一直是当地人的日常饮用品。而在茶树上,还有着两种它乡茶品所没有的独特茶宝:老茶婆和老茶果。它们正如名称所言:粗而老,一把年纪,不再娇嫩,可却是我们六堡人眼里的宝贝呢。可谓是应了那句: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话呢。


什么是六堡茶的老茶婆?

老茶婆是六堡人对茶树中的老茶叶的尊称,前面加个“老”字,是指老茶叶。在霜降时节前后一周采摘,故被当地人称为“六堡霜降茶”,属于农家茶类。

它是用六堡茶树上长了二年至五年以上的老叶子来制作的,这些老叶通常在生长期第三年至第五年霜降这一节令采摘,制法上呈现多样化,有生晒杀青、蒸青、捞水杀青、炒青等多种制法,而抄水杀青与生晒杀青都是目前常用的老茶婆加工制作方法。

那么,如何来制作老茶婆呢?是否有制作标准?制作完毕后又该如何保存,才能成就我们现在喝到的色香味甜的清雅老茶婆呢?且继续耐心听我说一说。

老茶婆的采摘时间:

老茶婆须采摘在我国传统节气“霜降”。俗话说立夏三日茶生骨。夏日气温高,所产生的糖分大多成为纤维素,新梢的木质纤维也较多。而这些来不及采摘长粗的新梢芽茶,很快便会粗老。再历经两年至五年的生长,这些纤维丰富的老叶子,在秋季的霜降前后,会因为六堡茶区里温度降低和日夜温差大、降水量减少的原因,会变得特别的香甜。有一种很独特的“霜降香”,不苦不涩而被容易被人记住。


下图是六堡老茶婆的老叶子,鲜叶时候的模样


那这些采摘回来的老叶子,又需要如何加工呢?下面让我们来说一说最常见的两种制作工艺。


抄水杀青工艺的老茶婆:


抄水杀青,就是把六堡茶树上长了二年至五年的老叶子采摘回来。在大锅里烧开水,把老叶子放入开水里烫水杀青大约2~3分钟,然后捞起,再用烘干机慢慢烘干。

而这种抄水杀青的老茶婆,又分为两种常见的保存方法:烟熏保存和未经烟熏保存。


烟熏方法保存的老茶婆:


在六堡镇里,四面环山,雾气和湿气重。旧时代,茶农为了方便保存茶叶,就会把制作好的老茶婆装在袋子、竹篮里,放在灶头上面或者是灶上的阁楼里保存。这种保存方法的原理是利用灶台每日生火烧柴的温度,使茶叶保持干爽而不受潮,不易霉变。经过几年时间阁楼烟熏保存之后,在饮用前就需要将这些老茶婆从阁楼取出,放入干净干爽的房间继续保存多年,让烟味退减后,再品饮。


所以这类保存方法的老茶婆会有一些独特的“烟香”,而且容易出槟榔香,茶味甘、入口香韵变化丰富,是一些六堡老茶客偏爱的风味。但也有一部分外地的茶友喝不太习惯这种带“烟味”的六堡茶,所以老茶婆又有另外一种不经过烟熏保存的方法。


下图是正在阁楼上烟熏保存的六堡茶叶


烟熏方法保存出来的老茶婆:色黝黑而带烟香



未经烟熏保存的老茶婆:

随着六堡茶的兴起,越来越多的茶友认可和品饮六堡茶,老茶婆产量逐年增加。阁楼烟熏保存法就只能是适量保存了(因为老茶婆蓬松,叶张粗壮,占用的保存面积大,阁楼面积有限)。也综合到一些外地茶友的饮茶爱好和口味习惯,老茶婆就有一大部分会在杀青、烘干制作完毕后,装入袋子和纸箱中,直接放置仓库保存。

这类未经烟熏方法保存的六堡老茶婆,滋味上会偏清甜清雅、回甘爽朗一些,有独特的药香、罗汉果香、蔗糖香、花果香,喝起来没有“烟香”。但是新茶时期也会有比较明显的青味,甜度和香韵上不够沉稳,品饮起来愉悦感有限。所以这类老茶婆的品饮年份,最好是有十二至十五年陈期以上,青味退去,香气、甜度、茶汤的顺滑度会明显的舒服很多。对于肠胃的呵护和祛湿,效果更为明显。


下图是未经烟熏方法保存的老茶婆:干茶色褐而显药香


生晒杀青工艺的老茶婆:

生晒,通俗上来说,就是利用阳光日晒,达到晒干茶叶的作用,还能保留茶叶中天然的茶香。天气晴朗时候,采摘六堡茶树上的老叶子,摊晾在晒谷场上,利用阳光的温度把茶叶彻底晒干,然后装袋子保存起来。生晒老茶婆一般需要在天气晴朗、无雨水的天气里制作,下雨天是没办法加工制作的哦。也无需放置阁楼中烟熏保存,直接仓库自然陈放转化,保持茶的清甜雅丽即可。

这类生晒工艺制作出的老茶婆,滋味上相对清甜一些,甜度比抄水杀青工艺的要高、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弊端,需要转化的时间比较长,起码要十几二十年,茶叶里的青味才能褪去,转出甜醇感,品饮起来才愉悦。新茶阶段青味较重,入口不够舒畅,喝进口腔容易使人抗拒。加上生晒老茶婆,没有经过复杂的制作方法,使得茶叶里的甜度没有流失,糖分较高。容易招惹茶虫啃食,产生茶宝(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虫屎茶)。所以旧时代,老茶婆很少会采用生晒制作工艺,多为抄水杀青为主。生晒工艺,也是这十年内才渐渐流通广范起来。


下图是生晒工艺制作的老茶婆


小普及:

下面是我们的老茶婆因甜度高,招引来茶虫啃食后,产生的茶宝(虫屎茶)。这种啃食老茶婆的茶虫白色软体,和蚕类似,但比蚕小,它咬食老茶婆后排出了一粒粒细小的黑色粪粒,经清理晾晒就成了虫屎茶,自然生成,可遇不可求。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虫屎茶应称为“虫酿茶”,是由特定昆虫取食特定植物所形成,由特定植物经过昆虫消化产生排泄物,其过程类似于微生物发酵过程。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是很适合调理肠胃所用的。

我认为虫屎茶最好的优点是食疗,对胃酸分泌过多,胃涨,胃疼,拉肚子、失眠等都有明显的疗效,非常适合肠胃不佳的茶友饮用。


下图是从陈年生晒老茶婆里筛出的虫屎茶


老茶婆的口感特点:

口感上,老茶婆偏清甜清爽,且香气奇妙,有药香、罗汉果香、松烟香、蔗糖香、花果香型,汤色金汤剔透,黄亮动人。入口滋味平和、清甜爽口,喝起来不苦不涩,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特别是喜欢喝老白茶、铁观音、 的茶友,初次喝老茶婆是会比较喜欢的。但是重口味的茶友,爱喝岩茶、生普,茶气迅猛茶味浓烈的茶友,则对老茶婆的淡雅有些不能接纳,总觉得不够味。

总之,它是六堡茶里特色鲜明,值得一试的茶品,乃是它乡茶所没有的风味。


老茶婆对人体的药用功效:


老茶婆如果从身体角度去观察,我们会发现,它有很好的祛湿、消炎、降血糖、降三高的作用。而且它还是一个很排负的茶品。排负,就是饮用老茶婆后,能把身体里堵住的东西排出去:例如湿气、毒素.....而且喝我们老茶婆时候你注意观察感受自己的身体,下丹田其实会微微的在跳动的,这是聚气的一个表现。就是因为荒山生长的老茶婆,不打农药,不人为干扰,充分且自然的吸收阳光雨露和土壤里丰富的营养物质,擅长聚气。这个气,是人体很需要的,而且,也不是什么茶,都能凑出的。道理大家懂吧?其实这些都是我的一些茶友告诉我,自己再去感受综合发现的。我离题了吗?那我回归一下,下面说说六堡的老茶公:老茶果。


什么是六堡茶的老茶果:

老茶果壳,即是将六堡茶树上生长的茶果采摘晒干,取其壳保存起来,待到一定年份即可饮用。以前省俭的茶农大都不舍得将可以换钱的茶芽、中叶茶等留给自己饮用,所以,都会制作老茶婆或是这种茶果壳来作为自家口粮茶饮用。而且这种粗茶茶果壳含有木质素、茶皂甙、氨基酸、脂肪、维生素等物质。其中茶子壳含有28.4%缩戍糖、8.7%茶皂甙是比较高的。这种物质可以帮助人体降血糖、控三高,祛喉毒,对人体益处多多呢。

且品质好、存放了一定年份的茶果壳,有着很独特的沉香、果香,汤色红透如琥珀,味道甘醇,韵味悠长,别有一番风味,喝起来很是舒服。

老茶果的制作工艺:

将秋季六堡茶树上结的老茶果,采摘回来后,在晒谷场利用阳光日照晒干。取其果壳晒干后保存起来,陈化上一定年份后饮用。保存方法也跟老茶婆一样,分为烟熏保存法和不烟熏保存法。

饮用六堡老茶果,一般不建议饮用年份较新的,茶壳粗厚,不易转化,茶里的物质没有转化到位,对于肠胃会稍有刺激。且口感上,新茶果的韵味不够愉悦。建议是尽量陈放上十年至二十年以上,再品饮更为适合。


六堡老茶果在茶树上生长的样子


陈年六堡老茶果的干茶



陈年六堡老茶果用紫砂壶冲泡出的茶汤



老茶婆或者老茶果的冲泡要点:


1、两者都是粗茶,粗茶难出味,建议使用壶来闷泡(例如紫砂、坭兴壶),按7克茶,150毫升水的比例,沸水洗茶2次,第三道闷泡15秒出汤,随后根据自己喝茶的浓度合理的延迟出汤时间。不过不建议闷太长时间,太长时间则失去了鲜爽感。


2、也可以使用煮饮法来烹煮,5克茶,沸水洗茶一道后,加入600毫升冷水,文火煮开。沸腾后继续小火煮一分钟,关火,让茶汤沉淀冷静1分钟,出汤饮用。也是忌讳煮过长时间,过长则会茶汤过老,鲜爽香韵上也不够爽朗。


如果要拼配煮饮,建议是将冲泡几道后的茶婆和茶果的茶底,混合在一起冷水煮开,悠悠清甜,甚是迷人。遇上孩子发烧,也可以添加老龙珠1克调和茶性,能起到消炎排毒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你们有没有觉得,我们六堡茶里的茶公公和茶婆婆非常的可爱呢?


干货:口粮茶选择宝典

江西宁都的窨制荷花茶

中国茶就如中国菜一样,品类繁多、众口难调。虽称宝典,其实也只能是一些经验之谈。

如何选择口粮茶,对于老茶客来说如同自己要穿多大的衬衫喜欢什么样的内裤一样娴熟。

而对于那些一只脚刚踏入门槛说起茶还一头雾水、一脸懵懂的茶小白们;或者那些装了半桶水到处摇晃遇到棘手问题还要靠百度的茶小红们。如何选好口粮茶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毕竟茫茫人生总是波澜不惊,还要靠茶续命。

口粮茶口粮茶,入口之粮,内涵第一。选口粮茶不是选女(男)朋友,颜值并不是最重要(当然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谁都喜欢)。

选择口粮茶的第一要素,就是选择自己喜欢喝的。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选择自己喜欢的滋味,最后还要掂量一下自己的钱包。

选喜欢的女(男)朋友我们要选有气质与品味的,选茶也一样,茶叶一定得有“气质”与“品味”,“气质”是香气,“品味”是滋味。

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香气、自己喜欢的滋味。

定好“择偶”标准后,我们再理一理很容易犯的错误。

黄山猴坑的猴魁

1、一般来说便宜没好货,但也不绝对。按市场照角度来说成本越低卖价才越低,但不乏在市场源头遇到一些质优价廉的好茶,市场信息总是不对称的时候多,很多源头好茶经过一层层流通环节才能到消费者手里,价格自然水涨船高,如果你掌握了源头信息,就有可能找到便宜的好茶。

2、一般来说贵的一定是好货,但也不绝对。茶叶的贵分为两种,一种是物以稀为贵的原料贵;一种是获过XX奖、XX十大名茶之一等外在荣誉与知名度的高附加值的贵。两者商品价值都有泡沫,但前者毕竟是有贵的理由,后者只是拿个茶样去参赛,获奖了与他家其他茶品无关,但他家出厂的都会打上“获得XX大奖"等字样。

3、相信原产地,但不迷信。我以前总感觉只有重庆的火锅最好吃,出了重庆哪里的都不地道;现在去吃海底捞感觉哪里的都一样。谁都知道龙井要选西湖龙井、毛峰要选黄山毛峰、岩茶要选武夷山正岩、单从要选乌岽山、普洱茶要选知名山(寨)。没错,这些地方都出一流的好茶,但并非一定全都是最好的茶。如有新昌产地的龙井胜过西湖产区的、有祁门产区的毛峰胜过黄山风景区的、我喝到过比同级别岩茶品质更好的邵武岩茶、好喝的鸭屎香雪片乌岽山上根本没有、很多产地不知名的普洱茶与知名山(寨)茶不相上下........

4、跟对人,多喝茶。小时候跟乡下的土拳师学武,当时对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长大后才知道他们太三脚猫;小时候只认得家乡的龙井茶,以为天下只有这种茶是最好喝的,以后才知道天下好喝的茶多了去了。跟对人是让你能够喝到更接近高品质的茶,不至于尚未入门就被带歪;多喝茶是为了增加你的视野和经验,不至于坐井观天、牖中窥日。

有人问,口粮茶有价位区间吗?其实这个问题很难回答,人分三六九等,各有喜好恶憎。年薪百万的跟年薪十万的消费观肯定不同、我和杰克马的消费水准肯定不同。所以,口粮茶也应人而异,应口感喜好而异,应财务自由程度而异,应各种条件影响而异。

以当下的物价指数和普罗大众的消费水平来看,只要每市斤售价在100到1000之间的茶叶我们都可以将它纳入口粮茶范畴。当然,如果你是996,也不妨碍你去买30一斤的茶;如果你是高富帅,也不阻挡你喝3000以上一斤的茶。

所以,什么价格区间的茶算口粮茶其实是没有绝对定义的。

既然说是口粮茶选择宝典,那就得学会认识茶叶,认识的越多选择才不容易出错。万物皆有规律,规律与事物的结果成正比,虽然也没绝对。茶叶也一样,任何茶叶的选择(包括口粮茶)都以季节、产地、品种、工艺这四个标准为参照。

湖北秭归的群体种

一、季节春花秋实、夏茂冬眠,每一种植物生长都有自己的生长时令,茶叶也是如此。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纬18度到38度横跨几千里间都产茶,最早的海南白沙绿每年腊月间就可以品尝了,传统意义上的春天都没到,当然海南也没有春天;最迟的崂山绿至少要五月初才开采,都到立夏了。

每一个地方名茶都有自己的采收节气,早了或迟了总有不妥和不好的地方。

如西湖龙井群体中正常在三月底清明前几天才上市,如果你三月初就买到了那肯定不对了。

如武夷山正山小种,桐木关上气候寒冷,正常每年的茶青采摘要到五月上旬和中旬,如果清明时节有人向你推销正山小种新茶那肯定是假的了。

如有人跟你说这是乌岽山顶的雪片,那他一定是在撒谎或是无知,乌岽山上的茶树深秋后早就休眠了,哪里还有茶叶可采,雪片只有海拔较低的地方才有。

我们会发现这些年的采茶季节已经变得越来越早,这是因为一些江南茶区的特早生品引种到了西南茶区,如今年立春前就开始采摘的贵州六盘水、立春日开始采摘的四川筠连,都是浙江引过去的乌牛早品种。

请大家记住一点,茶叶的“早”与“品质”未必成正比,每个产茶地都有自己的产茶季节,超出当地正常产茶季节的茶品尝尝鲜可以,但不宜选择作口粮茶。

二、产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养一方茶。农产品讲究道地,茶叶当然也是,所以才有原产地理标志,才有各地名茶的产地特色。

如同样的品种,浙江新昌本地的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滑,芽叶粗壮、色泽黄绿,炒豆香明显。而从四川、贵州等地过来的“龙井茶”外形似扁平却不光滑,芽叶略显干瘦,色泽暗淡,香气不显,工艺水准天差地别,放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云泥之分。

浙江新昌的龙井茶

四川名山的“龙井茶”

如桐木关出产的正山金骏眉都是以本地菜茶茶芽为原料,干茶外观特征芽头紧瘦、微微卷曲、黑色居多,一些芽尖上略带金黄、通体油润。而那些全黑、全褐或全金黄的芽茶肯定不是桐木关的。桐木关金骏眉香气为天然的果香、花香、蜜香、玉米甜香,且持久悠长,闻起来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的感觉。

而仿制的闻起来不是火功香、就是薯香或者焦糖香。不光品质,而且价格也是差的很多,桐木关的金骏眉光茶青就要七八百一斤,四斤多茶青做一斤干茶,成本就要3500多块,高成本就要高利润,一般没有五千来块起是买不到的,不到这个价格能买到的肯定不是正山菜茶品种。

而广西三江产的“金骏眉”都是以福云六号品种为原料,干茶可能一两百一斤都能买到,差别不是一般的大。

但以颜值论茶的小白们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可能会选择下图2金毫满披的“金骏眉”。

600多一两的桐木关正山金骏眉

248一斤的三江“金骏眉”

三、品种有茶友会问一个问题:是不是同一棵茶树上采下来的茶青可以做成任何茶呢?理论上讲是没错的,但是每个茶树品种都有自己的适制性,比如龙井43适合做 ;福鼎大毫适合做白茶;柿大种适合做太平猴魁;肉桂适合做岩茶;鸭屎香适合做单从;云台大叶适合做安化黑茶......这些茶树品种的适制性是几百年来各地茶人们摸索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谓一个品种的适制性就是它加工成某类茶的最佳品质表现。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创新茶,反其道而行之未尝不可,但如果难以得到最佳的品质口感,作为口粮茶并非最佳选择。

四、工艺工艺分采摘工艺和制作工艺。 界有个顽固的通病,那就是以貌取茶,不管是制作流通环节、还是消费群体,都是要好看的,芽叶要越小越好,色泽要越绿越好。红茶大多数时候也是芽叶、条索越小越好卖,口感如何再说。

茶乃饮品,要入口的东西肯定是香气和滋味的内涵第一,而非以形和色的外在取胜,当下这种本末倒置的取舍风气或习惯非常不利于茶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会让人们在选择口粮茶时产生误区和误导。

如同很多美女的颜值与内涵不匹配一样,很多茶叶的颜值也与内涵不成正比。但凡颜色绿翠欲滴、鲜活漂亮的基本不好喝,又苦又涩又锁喉,空有一副好皮囊。这样的茶基本没有做干,含水量偏高,也不适宜保存。倘若干度做到4%(含水量)以内的 会呈黄绿色或墨绿色,只有这样的干度才能泡出炒青 应有的香气和滋味。

外貌丑陋却兰花香四溢的舒城小兰花

颗颗芽头、绿翠欲滴的名山蒙顶石花,干茶含水量很高,青涩、寡淡毫无品饮价值

最后,讲几点去茶店、市场选购茶叶小技巧:

1、抓一把茶叶哈一口气,立马去闻茶叶有没有香气,如果是 一般做到位的茶叶会有火香、板栗香、豆香、花香等香气,如果能闻到烟火味、馊味、青臭味无需再看。如果是红茶只要原料好工艺到位会散发怡人的花香、果香,一般的泛薯香、薯蜜香,再次焦糖香,如果有酸馊味或者闻不出气味就别再看了。

2、拿起一片(根)茶叶放到门牙上咬,酥脆的合格,外酥里韧的干度还不到,有点韧劲的含水量较高(如上图蒙顶石花,就是典型的金宝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茶叶哪怕闻起来有很好的香气也是表香,所以最好还是冲泡一下来确定是否真的好喝。但晒青类茶叶除外(如普洱生茶、晒红这些茶含水量会高一点,达不到酥脆的程度,太干了反而不易转化)。

3、如果干茶闻起来尚有香味,开汤后却香气消失,而且滋味寡淡有水青气、或稍有沤味的则要怀疑是否是雨天采摘制作的,不选择。

4、同样的日期、天气、品种和工艺的茶类低海拔的香气平淡、滋味苦涩或寡淡,高海拔的则香气悠长、滋味甘甜鲜爽。但也不排除用创新工艺提高香气与口感的 和红茶。

以上检测方法适合一切 。

找到约260条结果 (用时 0.024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找到约6条结果 (用时 0.001 秒)
没有匹配的结果
Baidu
map